接种儿童新冠疫苗,这些问题你了解吗?
当前,新冠肺炎病毒仍在全球不断肆虐扩散。近期,我国多地相继出现本地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新冠病毒依然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序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快构建人群免疫屏障,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经济、最有效、最科学的干预措施,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必要举措。
儿童是免疫屏障构筑的重点人群,为最大限度维护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和省、市、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统一部署。
请各位家长正确认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响应号召,积极行动起来,配合做好教育宣传动员工作,鼓励、支持3-11岁孩子积极接种疫苗,尽早为孩子们撑起"保护伞"!
为小朋友打“苗苗”为什么打?怎么打?需要注意什么?……这些家长关心的问题疾控专家都整理好了,一起来看看!
一、有必要开展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吗?
总体来说,很有必要。从个人角度考虑:
儿童的防疫意识相对薄弱,他们也很难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如果儿童的日常接触者的疫苗接种史和活动史不详,而儿童本身也要经常出入人员密集或者密闭场所(如商场、超市、游乐场、培训机构等),那么存在较高感染风险,有必要及时接种。
从群体角度考虑:
儿童和成年人一样,都是构建免疫屏障的重点人群。学校属于人口密集场所,一旦有输入性疫情发生,极易造成快速扩散。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保障儿童学习、生活正常运转。
二、儿童接种程序和一般原则
一般原则
1.我国批准紧急使用于儿童的疫苗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2剂,使用的剂量和方法与成年人相同;
2.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
3.第2剂应在首剂接种完成后8周内完成;
三、迟种、补种的原则
1.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全程补种;
2.补种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与计划免疫内疫苗和其他自费疫苗同时接种的原则
1.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2.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 d;
3.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四、儿童接种的适宜人群和禁忌证
适宜人群
1.所有适龄健康儿童;
2.处于慢性疾病的稳定期(至少3个月,免疫抑制药物控制除外)的适龄儿童;
3.使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大部分生物制剂者,病情稳定至少3个月以上。
五、暂缓接种对象
1.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慢性疾病的活动期。急性病康复后,慢性病稳定3个月;
2.部分免疫抑制药物(包括免疫相关的生物制剂)使用期。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束后1个月;②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末次剂量5个月内或B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前;
3.白血病化疗患者化疗结束6个月内;
4.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1年内暂缓接种,1年后须检测免疫功能正常后才可接种。
六、禁忌接种对象
1.对新冠病毒疫苗所含相关成分有过敏反应者。新冠疫苗的主要成分为灭活的新冠病毒,辅料为氢氧化铝、磷酸氢二钠、碳酸氢二钠、氯化钠等;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曾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发生不良反应者(不包括低热、局部肿痛等一般反应)
七、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建议
1.过敏性疾病
对尘螨、花粉、食物(鸡蛋、花生、海鲜、芒果等)、酒精、青霉素、头孢霉素过敏,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者,病情稳定可以接种。
2.哮喘儿童
(1)哮喘的缓解期应进行预防接种;
(2)哮喘急性发作,尤其是全身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时应暂缓接种;
(3)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期间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但不要在同一天进行。
八、免疫功能受损的儿童
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功能受损的儿童,原则上可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与免疫功能正常者通常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既往曾确诊过新冠病毒感染的儿童
原则上可在感染6个月后接种1剂新冠病毒疫苗。
使用注射免疫球蛋白
可能会影响一些减毒活疫苗接种效果,但是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无影响。
其他特殊健康状态儿童
九、下述常见疾病不作为疫苗接种禁忌
癫痫控制处于稳定期,病情稳定的脑疾病、肝脏疾病、常见先天性疾病(苯丙酮尿症、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
十、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前后注意事项
接种前
1.儿童应由监护人或委托人陪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当天不要空腹,佩戴好口罩,穿着宽松的衣物,携带接种者身份证或户口簿。
2.儿童监护人要仔细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如实提供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配合接种人员做好信息登记和知情告知工作。
接种后
1.需在接种点留观区域观察 30 分钟,无不适症状方可离开。
2.保持接种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
3.如发生过敏反应、持续发热、局部红肿超过 2.5
cm、身体特别不适或疾病状态持续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十一、其他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后,仍需要遵守各项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控,自觉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来源:儿研所感染科 |